來源:汪俐
12月9日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哲學史學會秘書長劉豐教授應邀來我院講學。講學主題為“中華文明五個突出特性的起源及其曆史發展”,地點在百熙樓1010會議室,由我院院長陳明教授主持,副院長王竹苗、胡慧娥、汪俐、吳承富等教師代表及20多名學生參與交流。
劉豐從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談起,重溫了總書記對中華文明五個突出特性的深刻論述,在此基礎上系統梳理了中華文明五個突出特性的起源及其曆史發展。首先,從“常、道、恒、經”等中華傳統觀念入手,結合禮學發展、道統傳承接續等,來探讨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其次,從學術變遷、制度更替、科技發展等不同領域,來闡述“變、化、易”等觀念體現的中華文明創新性。再次,從曆史學角度出發,結合哲學觀念“大一統、家國、正統”的诠釋,聚焦中華文明的統一性。最後,通過梳理華夷之辨、三教會通、古今絲綢之路的發展演變,結合“和、合、大同、天人合一”等傳統理念,深入闡發了中華文明的包容性與和平性。劉教授強調,五個突出特性之間,具有曆史内涵、内在邏輯機制及其精神特質的關聯,須從文明比較的角度開展曆史與現實的交互對話,同時進一步提煉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内容和要素。
會後交流讨論非常熱烈,劉豐結合自身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進一步論述了五個突出特性之間邏輯關聯的初步設想。陳明總結指出,這次講座很精彩,意義也很大。廣大思政課教師應努力打破學科壁壘,解放思想,于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哲學等領域多着力,才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一重大命題的把握與落實。
(一審:胡慧娥;二審:陳明;三審:曾玉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