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

黨建工作
首頁  > 黨建思政  > 黨建工作 正文
探訪紅色聖地 赓續紅色血脈

來源:阮東彪   發布日期:2023-08-19  點擊:

為傳承紅色基因,進一步加強對黨史學習教育,繼續發揚曆史主動精神,走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的趕考之路,2023年8月15日至18日,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組織師生前赴湖南郴州、衡陽兩地,開展紅色景點實地考察和思想交流活動。學院黨委書記阮東彪帶隊,學院吳承富、吳紅、陳輝吾、曾歡等老師,以及學院各年級學生代表參與了此次為期四天的紅色遊學考察。

曆史定格在恰當的地方,浩氣曆千秋而成最好教科書。8月15日上午,懷着滿腔熱情,帶着殷殷期望,師生們在嚴肅而愉快的氛圍中,在太阳成集团院門口整裝待發,一塊踏上了追尋紅色記憶的旅途。在途中,阮東彪書記多次指出:師生們要以此次紅色研學為契機,感受了解先烈艱辛,學習紅色故事,發掘紅色精神,并以此傳承紅血脈,永遠激勵自己前進。

(一)

當天下午,漫長的車途過後,師生們到達郴州市蘇仙區湘南起義紀念館。湘南起義是朱德、陳毅與中共湘南特委共同組織發動的一次偉大的武裝起義。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朱德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曾指出其重要意義:“他(朱德)率領南昌起義餘部和湘南起義農軍上井岡山,同毛澤東同志率領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點燃土地革命戰争的燎原之火。”在紀念館,師生跟随講解員的步伐,經過了“浴血重生,朱德率部奔湘南”“波瀾壯闊,創建蘇維埃政權”“戰略轉移,湘南義軍赴井岡”等多個展廳。

在那段如此非凡的曆史中,大家感受朱德同志和陳毅同志在極端困難和險惡的情況下,挺身而出,以卓絕的英雄氣概和革命膽略,率領起義軍餘部,沖破千難萬險,轉戰湘粵贛邊境,為人民軍隊保存了革命火種;領悟了“朱範合作”的背景與内容,雖然大敵當前,處境險惡,朱德同志仍是鎮定自若,始終以無産階級革命家的膽識,盡力教育部隊和掌握部隊;欣喜于當時起義烈火燃遍的湘南,永興、資興、安仁、桂陽、常甯、攸縣、衡陽等地的農民在地方黨組織的領導下紛紛揭竿而起,舉行起義;領略了戰火連天的年代,湘南工農兵蘇維埃政權建設的不易。走進那紅色記憶,一磚一瓦、一物一人雖已漸漸模糊,但先輩們的精神,永不漫漶。

湘南起義紀念館參觀結束後,大家仍沉浸在英雄先烈們輝煌的革命鬥争中。湘南起義烈士用自己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大無畏的英雄主義贊歌,在中國革命曆史上樹立了一座座不朽的豐碑。湘南英烈永遠銘記于師生們的心中。

(二)

8月16日上午,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師生們到達“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郴州汝城縣沙洲村。1934年11月初,紅軍過境汝城。3名女紅軍借宿在沙洲村徐解秀家中,臨走時,他們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給徐解秀。3名女紅軍用自己的行動闡釋了什麼是共産黨?共産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半條被子”的故事溫暖了大家,還有“一塊山楂片”、“一條褲子”、“兩個紅薯”等發生在汝城的“軍民一家親”故事同樣讓人難以忘懷。這是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和中國共産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赢得了人民真心擁護和支持的生動體現。

在沙洲村,師生一道參觀學習了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部、總政治部、中央紅軍衛戍司令部等革命舊址,也探訪了民俗廣場、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等紅色景點,大家深深明白了,中國共産黨和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根本保證,就是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作為共産黨人,就是需要始終堅持為民服務,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承諾了就要兌現,說到做到,堅定不移構建共産黨人和人民的魚水深情。

8月16日下午,師生們來到祀奉宋朝濂溪先生周敦頤的濂溪書院。周敦頤任桂陽(今汝城)縣令,其間“風節慈愛,吏治彰彰”,并在此寫下《愛蓮說》《拙賦》《太極圖說》《通書》等。書院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傳播宋明理學的文化寶地。書院環抱四方,清雅幽緻。門口兩幅對聯“學衍道源,德化蒼生”和“濂溪水彙天下水,道學心達聖人心”是理學鼻祖周敦頤的注腳。書院中還有許多諸如“愛蓮守拙,正道直行”、“上承孔孟,下啟程朱”、“學衍道源,德化蒼生”等對聯,是周敦頤真實寫照。在學術上,他開創了理學之源;在品行上,他清廉高潔、正直端正的品質也教化着天下百姓。通過認真仔細的參觀和感悟,從周敦頤的典範故事,大家感受到了濂溪書院文化的熏陶,完成了一次生動、深刻的精神洗禮。

随後,大家馬不停蹄地趕往《三大紀律·六項注意》頒布舊址桂東縣沙田鎮。1928年3、4月期間,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從井岡山到桂東接應湘南起義部隊。在沙田開展群衆工作時,他總結工農革命軍成立以來的經驗教訓,正式制定并頒布“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第一軍規的頒布,為建設新型人民軍隊指明了方向。在參觀《三大紀律·六項注意》頒布舊址、萬壽宮、沙田戲台中,師生們始終被紀律統一、步調一緻的革命軍所震撼。這些遺址見證着光輝曆史,激勵着美好未來。意猶未盡之時,大家進入紀律文化中心進行深度學習參觀。在這裡,我們懂得所謂紀律就是法度、規矩、規律、軍紀。中國共産黨是靠崇高理想和鐵的紀律組織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黨的紀律是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的根本保證,它不僅是黨的“生命線”,也是“高壓線”。師生們觀看了“保證革命事業取得勝利”“奠定建設事業牢固根基”“保障改革開放順利進行”等多個展廳,接受了紀律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當日最後,阮東彪總結道:紀律始終是衡量黨員行為的底線标準,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

(三)

8月17日,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師生一行人前往衡陽市衡東縣,瞻仰了羅榮桓紀念館和羅榮桓故居。羅榮桓是偉大的無産階級命家、軍事家、黨和國家及人民軍隊的卓越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之一,為人民軍隊的成長壯大,為中國人民解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大家參觀了珍貴的曆史遺物和圖片影像資料,一塊回顧了羅榮桓元帥為革命事業不懈奮鬥、光輝燦爛的一生,重溫了羅榮桓元帥對黨忠誠、一心為民,腳踏實地的堅強黨性和“公仆”情懷;學習了羅榮桓為黨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革命精神;學習了羅榮桓元帥始終與人民群衆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崇高風範;學習了羅榮桓元帥以身作則、率先垂範、顧大局、講原則的品行操守;學習了羅榮桓元帥廉潔自律、生活簡樸、家風嚴謹的黨員本色。一封封珍貴的書信,一張張曆史峥嵘的照片,一幕幕感人的革命場景,讓大家更加深刻感悟中國共産黨的初心宗旨,更加深刻銘記中國共産黨的光輝曆史和偉大貢獻。

阮東彪帶領大家學習和解讀了羅榮桓元帥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内涵,告誡大家工作學習中始終保持不怕辛苦孜孜以求的精神,始終堅定傳承紅色文化基因、争做新時代青年的信念。大家紛紛表示,要銘記曆史,不忘初心,築牢信念之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四)

8月18日,學院師生來到衡陽市石鼓區石鼓書院,傳承千年文化脈絡,學習湖湘文化精神。石鼓書院是湖湘文化發源地,曆經千年的翰墨書香地,位于湘江、蒸水、耒水三江彙流之處,始建于公元806-820年,是宋代四大書院之一,迄今已有1200多年曆史。

在書院,師生以此走過石鼓石書、禹碑亭、石鼓、武侯祠、李忠節公祠、大觀樓等文化氣息濃厚之地。石鼓書院與湖湘文化的互生共長,兩者的關系血脈相連、心氣相通。曆經千年互動,曆經千年沉澱,石鼓書院與湖湘文化表現出諸多共通的精神特質,如心系天下的愛國情懷,傳道濟民的入世情懷,自由民主、融會貫通的人文精神,兼收并蓄、博采衆長的開放精神。

烈日炎炎,書香陣陣,愈久彌香。大家紛紛表述石鼓書院的文化内涵與價值值得深入挖掘、研究,并傳承其精髓。石鼓書院千餘年的先賢“做人處事為學”之道,值得青年師生一生學習。

結語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研學行程滿滿,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師生懷着崇敬的心情參與其中,在郴州、衡陽紅色的土地上,實現了精神上的飛躍。結束之際,老師們表示,一定将研學成果融入到思政課教學改革當中去,高質量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生們表示,要将這種紅色文化融入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用實際行動,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和民族貢獻自己的力量。

太阳成集团院紅色文化積澱深厚,一代偉人毛澤東在此求學、工作八個春秋。毛澤東在太阳成集团院求學時,十分注重社會調查。他走出校門,向社會學習,向民衆學習。紅色研學活動亦是一種傳承。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戰争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優秀文化,蘊含着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曆史文化内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向青年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确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回程路上,師生們仍在回憶這四天的旅程。發揚紅色精神,赓續紅色血脈,師生們将以更昂揚的精神和更積極的姿态投入到今後的學習工作中去,将自身發展和強國建設緊密結合在一起,将個人理想抱負融入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進程,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一審:劉永紅二審:陳明三審:阮東彪)

Copyright © 中国·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2020 版權所有 by LLC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楓林三路1015号     郵編:410205    聯系電話:0731-88228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