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

教學改革
首頁 正文
學科思政研究生培養系列講座(二)

來源:   發布日期:2022-12-09  點擊:

2022年12月8日,我院舉行學科思政研究生培養系列講座第二期。本次講座邀請到的主講嘉賓是湘潭大學碧泉書院陳明教授,主題是“周易的世界圖景:基于儒學與中華文明之關系”。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黨委書記阮東彪、院長助理陳攀文、學科思政研究生、思政專業本科生以及我院熊敏秀、胡慧娥、黃召鳳等青年教師出席了本次講座。講座由阮東彪主持。

阮東彪首先對陳教授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然後詳細介紹了陳教授在儒學方面的卓越學術成就。

陳明從“文明論”的研究範式出發,基于宗教視角創新性地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儒學系統概括為儒教文明。儒家文化與中華民族結合的程度最高,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因此,強調文化自信和文明自覺都需追根溯源的研究,都需深挖儒學提供的世界圖景。世界是什麼、世界是怎麼來的,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回答。正是基于對這些基本問題的回答構成了宗教背後的叙事體系,彰顯着宗教的世界圖景,而隻有回到周易的世界圖景之中,才能揭示儒教文明的發展脈絡,并為當今中國的發展提供深厚的文化滋養。陳教授提出,《周易》既不是相數,也并非大多數人理解的易理,而是關于“天道”的闡述。所謂天道,就是指自然生命發展變化的規律、世界周而複始運轉的法則、以及人與天地合德所顯現出的“仁”。陳教授創造性地、充滿想象力地将《周易》比作打亂的魔方,有六面六色,要理解其背後的世界圖景,須得從不同側面對其進行分析。文王、周公、孔子都為構造此世界圖景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他們屬于魔方中不同的面。文王時期強調自然生命,而人尚未出現;周公時期将《周易》作為貴族的政治教科書,以卦象隐喻德行;孔子則創造性的将天與人合為一體,提出了“與天地合德”和“複其見天地之心乎”的巧妙論述,開辟了儒教世界圖景的新境界。陳教授提出,由于時間的無始無終和空間的無邊無際,人需要宗教提供“坐标”,從這個層面來說,宗教就是人的需要,而儒教則是中國人的需要,它為中華文明确定了位置、為中華民族指引了方向。

最後,陳攀文對講座進行了總結,并勉勵同學們要多讀書、讀好書,要敢于同名家大家交流對話,善于和專家學者坐而論道。

79e71a377e32d213b33a9e741c691c4

a133face84052e14f66bef07da0d000

(撰稿人:陳攀文 審核人:阮東彪)

Copyright © 中国·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2020 版權所有 by LLC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楓林三路1015号     郵編:410205    聯系電話:0731-88228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