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晚上,思想道德與法治教研室開展了本學期三次集體備課活動。吳承富主持集體備課,肖彥和汪俐分享備課成果。
肖彥分享了教材第五章第一節《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與原則》。肖彥從道德的概念和起源開始分析,揭露了天意神啟論、先天人性論、情感欲望論等關于道德起源的局限和錯誤,進而深入分析了馬克思關于道德的起源理論,認為勞動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社會關系是道德賴以産生的客觀條件、人的自我意識是道德産生的主觀條件。之後分析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先進性,社會主義道德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和堅持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汪俐分享了教材第五章第二節《吸收借鑒優秀道德成果》。汪俐從“德不孤、必有鄰”的題目入手,介紹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需要吸收借鑒源頭活水之“鄰”,紅色基因之“鄰”,外來精華之“鄰”。重點展示實踐中需要守傳統之正,創時代之新;守革命之正,創奮發之新;守文明之正,創融合之新。
随後,大家對兩位老師的展示内容進行了點評,認為兩位老師展示非常精彩,既有理論的深度,又有現實的熱度,在課程設計方非常精巧和新穎,肖彥老師在教學中設計的“哲學家幫幫忙”環節,結合了學生的思想的難點和困惑,汪俐老師的題目設計,都如同畫龍點睛,讓學生在學習中有興趣、有收獲,代表了課程團隊的最高水準。此外,老師們還對學情進行了分析,特别是學校思政課進行分文理專業分學期教學改革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了交流,對線上線下教學、實踐教學等教學方法和要求進行了探讨與分享。(一審:劉永紅 二審:王竹苗 三審:曾玉華)